最新消息Hot News

Hot News 最新消息

20220629
學習問題-陪伴青少年轉化情緒,遠離自傷行為─看見生命的出口103年

陪伴青少年轉化情緒,遠離自傷行為─看見生命的出口

 

財團法人「張老師」基金會

 

我的孩子在班上有個同學有自殘的行為出現,我擔心孩子會模仿,都不知道該怎麼跟孩子說…

 

  因應社會快速的發展與變遷,青少年需面對問題的種類與複雜度也愈來愈高,課業壓力、同儕人際相處、情感議題等,加上從電視劇學習自傷的方法與資訊、及同儕間的刺激與態度,都有可能強化青少年自傷的行為,誤以為自傷是情緒唯一的出口。

  人類的行為都是從社會互動的過程學習而來,因此青少年可能會從不良的互動中模仿學習而導致自我傷害行為。通常我們日常生活中較容易影響我們的環境包含家庭、學校、同儕團體、大眾傳播媒體(如電視、網路、電影等),尤其是由重要他人(如父母、兄弟姊妹、同儕)身上,經過不斷的模仿、刺激增強,進而習得自我傷害行為。

  在家庭的影響層面,因家庭和個人的關 係密切,孩子容易以父母為榜樣,以父母的行為為楷模;有數據報導經歷家庭重要他人發生過自我傷害行為的孩子,其發生自我傷害的危險率高於其他孩子。而青少年在國、高中階段,除了家人對其自身的影響外,更轉而重視同儕間的互動與欲尋求同儕的支持,故容易向同儕團體的行為認同。有些青少年的第一次自我傷害經驗是因為模仿,如果班級中有相似經驗者,較容易一起從事自我傷害行為。自我傷害是指藉由一些行為刻意造成各種自己身體上的傷害之行為,由於有自傷行為的青少年,除了偶爾因情緒困擾而自傷,平常看起來多和一般人一樣,因此較不容易發現與辨識。

  當青少年決定要結束自己的時刻,可能是他/她生命中最低潮的時候。最具療效的方法之一是坦誠和直接溝通!此時我們需要給予充分的關懷和接納,同時也可以邀請身心適應情況較好的學生來協助,鼓勵我們的學生彼此照顧。

  下面所列便是可能出現自我傷害行為的危險徵兆,可做為您發現身邊青少年危機程度之參考:

語言上的線索

表現出想死的念頭,可能直接以話語表示,也可能在作文、作詩、作詞曲之中表現出來。例如:『沒有人關心我的死活』、『如果我不存在,事情會好些』、『真希望我死了』。

行為上的線索

1.突然的、明顯的行為改變。例如:安靜學生變多話,活潑學生沉默、人際退縮。

2.出現舆上課有關的學習舆行為改變。例如:成績大幅滑落、上課愛打瞌睡。

3.放棄個人擁有的財產或物品。例如:將心愛東西送給別人,甚至丟掉。

4.突然增加酒精的濫用或藥物的濫用。例如:開始服用禁藥、增加喝酒量等。

環境上的線索

1.重要人際關係的結束。如:舆要好朋友分手、雙親離婚或死亡等等。

2.家庭發生大變動,如財務困難、搬家。

3.顯示對環境的不良適應,並因而失去信心,覺得自己沒有辦法、無能為力的感覺。

併發性的線索

1.從社交團體中退縮,從人際關係退縮下來。

2.顯示出憂鬱的徵兆,對許多事物失去興趣。

3.顯示出不滿的情緒,有許多抱怨、甚至有攻擊性行為。

4.睡眠、飲食習慣變得紊亂,失眠、顯得疲憊、身體常有不適、生病。

 

    面對自己或身邊的青少年有情緒低落或自我傷害行為時,我們須先學會勇於面對問題,再學習解決之道,重要的是要常保樂觀的心情面對生活,以下提供轉化情緒的四個方法:

第一招:生活作息正常

生活正常,帶給你充沛的精神!

第二招:建立多重紓壓管道

培養較多的休閒嗜好,情緒低落時,讓自己可以藉由熟悉及喜歡的興趣重拾力量。

第三招:適度的運動

用運動享受時間,例如去參加舞蹈班、去健身房認識朋友等,都會讓你更快樂、更容易堅持,進而享受運動帶來的改變。

第四招:學會適時求助

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一個人的資源及能力有限,學習在適當的時間,向身邊的師友或者專業人員求助,有助於幫助自己看見新觀點及資源。

 

  若您在生活上遇到了人際、課業、情感、生涯發展上的困擾,歡迎來電「張老師」中心1980輔導專線,「張老師」願意陪伴你一起走過。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