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Hot News

Hot News 最新消息

20220705
家庭關係-的孩子只是你的孩子:必須分化108年

你的孩子只是你的孩子:必須分化

 

財團法人「張老師」基金會

 

我的孩子高三要升大學了,在選擇未來的學校與科系上,我們有了許多的爭執,我希望的和孩子要的不同,到底該怎麼選?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為人父母最樂見的事,也是最傷腦筋的事。可是,往往在雙方的拉扯之間,造成家庭關係的緊張。讓我們來看看,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一、共依存然後分離個體化

  與孩子的生涯抉擇不同,父母是否有種「孩子如果未來成就不佳,我這個做父母的真是失敗」的感覺,甚至操煩到廢寢忘食,無法專心工作及生活。這代表父母可能存在著「共依存(co- dependence)」情節,透過孩子來滿足自己的被需要感與自我價值感。此背後主要的關係動力,是「控制」。藉由控制孩子的自由意志, 達到自我認定的成功ㄧ父母角色。相反地,若控制不成,孩子與自己的意見相左,就會產生極度膨脹的焦慮感,更加強化控制欲望,來緩解焦慮。

  心理發展上,一個人開始趨於成熟,從出生後第 5 至 6 個月到 3 到 4 年,就要開始學習與母親分化、分離到脫離,而使個體獨立。此刻,父母及孩子,都需要學習設立界限,讓責任回歸個人承擔,讓孩子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二、請您跟我這樣做

(一)重新確認角色

  父母親的角色,要定位成何種親職功能? 這也是種個人價值觀的選擇,值得做父母的自我探尋。或許您過去都是指導者角色、教育者角色,或是訊息提供(給建議)者角色,但現在請您重新考慮,以「陪伴者」角色協助孩子面對生涯議題。

  什麼是陪伴者的角色?「陪」,是耳朵豎 起來,用嘴巴反應孩子說了些什麼;而「伴」,是一人一半,能往來互相討論。這意思是指,傾聽孩子、共同探索生涯,而較少指導和教育。

(二)澄清彼此價值觀

  父母希望孩子選擇什麼樣的未來生涯,反映的是父母親的價值。相對地,孩子可能有自己的價值觀,只是孩子還沒有辦法清楚探索、表達。即使這樣也不用太悲觀,因為很多成年人、中年人也從未深入自我探索,甚至迷惘。

(三)陪伴孩子探索生涯

  我們先將「選擇未來學校與科系」這個問題,重新框架和具體化成推薦甄選/ 指定考科可能需要繳交的備審資料:「報考動機」,就讓孩子和父母先分別將主要對象為孩子,分別完成這個功課,再一起討論!若報考動機內容只有這個科系多有「錢」景,那麼就請您省下報名費吧!那麼我應該考慮些什麼呢?請參考:

1.職涯興趣:我對那些方面有興趣?什麼原因有興趣?那些方面表現出興趣?

2.職涯價值觀:哪些生涯選擇對自己的意義是什麼?(必要時可以排列出先後順序、加權比重,供最後抉擇。)

3.職涯能力:自己的優勢能力表現在哪些方面?劣勢能力在哪些方面?譬如:數理、語文、理解、操作等等。最重要在於,要如何運用優勢補足劣勢,達到最佳表現。

(四)尋求心理諮商

  倘若前述三項,您進行的有點吃力或困難,就代表您需要專業的心理諮商,協助您洞察自我、探索自我價值。倘若孩子的選擇實在不如您所鍾意,讓您心理過不去,讓您情緒受影響,也顯示您非常需要心理諮商的協助,請立即求助。

 

三、總結

別讓孩子的未來,成為親子關係的負擔。若將這個議題,落入誰必須聽誰的坑洞,將使親子落入死胡同中掙扎。即便孩子選擇了一個好職涯,卻讓親子關係演變成無法修復,也會讓親子雙方長久失落。請記得,職涯選擇可能只是一時的,而且會隨人生階段而變動。然而,家庭關係的經營,是一輩子的。

 

  本文作者張力尤,現為心理師、心理學博士候選人,專長著重在親職教育、兒童及青少年行為問題、親密關係與家庭、精神疾病評估與治療、司法心理學(家暴、性侵害、成癮)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