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不上學
財團法人「張老師」基金會
媽媽:「小銘,起床囉!要上學啦!」 小銘一臉痛苦的說:「媽媽,我肚子好痛……」 媽媽:「昨天晚上還好好的,怎又肚子痛!你不要再騙我了,趕快起床去上學!」 小銘:「嗚嗚嗚!媽媽,我沒有騙你,我的肚子真的很痛!」 |
就讀國小三年級的小銘最近很奇怪,常常在上學日的早上跟媽媽哭喊肚子痛,捧著肚子在床上翻來滾去的痛苦模樣,令媽媽心疼又緊張!起初,媽媽頻繁帶小銘去小兒科做檢查,但經過多位醫師看診後,都表示小銘的身體狀況並無異狀。愛子心切的媽媽看到小銘如此痛苦,又找不出原因,更是焦慮的帶他去市區大醫院做更深入的健康檢查,甚至做了血液和尿液的檢驗,但還是找不出病因。
每天早上,小銘痛苦的哀嚎聲,令家人們都跟著緊張沮喪,紛紛七嘴八舌的提供建議。愛孫心切的阿嬤覺得小銘一定是卡到陰,要求媽媽一定要帶小銘去給神明當義子,姑姑覺得孩子一定生病了,應該要去北部找更專業的醫生。爸爸則大聲責怪媽媽太寵他,還把小銘打了一頓。
全家人被小銘不上學的事情弄得烏煙瘴氣,甚至互相指責。一旁的小銘抱著肚子頻頻發抖,看到大人們如此生氣,只好邊哭邊去上學,但過沒幾天,同樣的戲碼又再度上演。
孩子不上學,對父母親而言,絕對是天大的事情。但孩子不上學,並不代表孩子是想放棄學習或是懶惰,背後的原因其實是需要大人理解並協助的。以下幾點提供家長參考:
一、學習站在孩子的高度
國小階段的孩子若不願意上學,出現的行為反應多半是拒學(懼學),而非逃學。孩子抗拒或是懼怕去上學,但並不是因為想出外玩,或是想去做其他事情而故意逃離學校。拒學的孩子對學習仍保持興趣,只是因為某些原因而抗拒到學校。
拒學的孩子可能是因為學校適應、家庭環境、個性敏感、課業困難或交友上的挫折而誘發情緒困擾,以致頻繁出現身心症狀。當孩子出現拒學的情況時,家長們千萬不要強勢指責孩子或老師,更不要被孩子拒學的行為所激怒,以免解決不了拒學的問題,還加深親子間的裂痕。首先,要先穩住自己,不要讓自己被擔心所淹沒,努力理解與接納孩子的感受。改用好奇、正向的態度聆聽孩子的困難,聽懂他們到底在害怕什麼、擔心什麼。有些孩子口中巨大的害怕或擔心,可能是大人不經意忽略掉的小事,家長應該要站在孩子的高度,細細理解他們。
二、要與學校老師攜手合作
另一方面,家長應與學校老師保持良好溝通並互相信任,攜手合作,共同找出最有效的處理策略。勿將拒學原因怪罪單一方或孩子,孩子的拒學反映出無助與焦慮,而這些負面情緒可能來自學校,也有可能來自家庭。孩子就像一面鏡子,總會誠實映出許多課題。
國小孩童的拒學症好發在一三五年級或是轉學時,此時的老師與同學們多是新面孔,在人生地不熟的情況下,孩子進入新的作息,還得面臨新的學習科目,壓力陡升。
這時,家長的鼓勵打氣與暖心陪伴是非常的重要。對話的時候,少用「你」開頭的句子,以免孩子覺得被指責,如:「你常常都找許多藉口不去上學……」;應該多用「我」開頭的句子,如:「我希望你能去上學,因為我擔心你跟不上學習進度」。
三、規律作息與均衡營養可穩定情緒
國小學童的早晚作息須規律,宜固定時間入睡,並每天睡足九到十個小時。更要保留空白與彈性時間來放鬆身心,不要把課餘時間用才藝課排滿滿,或是為了要求成績而讓孩子反覆做機械式的答題練習。
少喝含咖啡因的可樂或茶飲、少吃甜食,多吃深海魚、堅果類與含鈣量高的食物,也能幫助孩子情緒穩定。
把問題攤開來看,找尋可以改變的脈絡。孩子遇到的每個困難,都是家長能與之更親近的契機。現在拒學不代表以後就會抗拒學習,陪孩子走一段路,他們只是需要多一點的愛與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