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Hot News

Hot News 最新消息

20220630
家庭關係-學習與壓力共處-我們一輩子的功課107年

學習與壓力共處-我們一輩子的功課

 

財團法人「張老師」基金會

 

  不知道為什麼,國三的小女兒從模擬考開始就會不自主的拔頭髮,而一開始是因為浴室排水孔阻塞,後來她的房間地板出現越來越多頭髮,我們才注意到她有這樣的行為;家中經濟小康,未曾讓孩子們過拮据的生活,哥哥姊姊跟小女兒3個手足的感情還不錯,上學跟補習都沒有特別的變化,孩子們的成績也一直維持在中上…。我們實在找不出特定事件或其他原因,也不知道現在應該如何幫助小女兒,所以才詢問「張老師」該怎麼做才好。

  直到現在我們都沒向小女兒點破這件事,但身為父母卻十分擔憂,不知道這是不是網路上說的拔毛症?孩子會不會因為壓力太大最後出現憤世忌俗的舉動?我們的教改怎麼會讓下一代陷入更無止盡的深淵?

憂心不已的父母

 

親愛的父母親:

  在台灣,升學壓力是所有青少年都不得不面對的「宿命」,15歲孩子們無論是選擇讀高中或唸高職,到了18歲時多數還是得再面臨一次普通大學與科技院校選填志願之間的掙扎,更或許,未來還有研究所甄試、企業面試徵才、不同外語檢定、職場職業技能考照、海外升遷競爭,還有朋友伴侶配偶的選擇、父母手足情感維繫、職場人際溝通、休閒娛樂嗜好、保險理財管理、身心健康知能學習…等各式各樣的壓力也都將接踵而至。我想,身為父母親的朋友們皆能理解,這輩子大概都會一直從無間斷的為子女擔憂,但若能為子女分憂,想必是父母最希望自己能做的事情。

 

  看見滿地的髮絲,我想父母除了驚嚇以外,更多的是憂心忡忡,畢竟升學壓力並非一時半刻就會結束,何況未來尚有更多的挑戰將至。首先想要向您澄清的是,拔頭髮拔鬍鬚拔鼻毛拔眼睫毛拔腳毛拔腋毛拔指甲屑拔手汗毛,其實並不等同於拔毛症。拔毛症係屬於一種強迫症,有兩個重要的診斷向度是:患者因無法停止此行為感到苦惱,患者因此行為而導致社交功能、學習功能(職業功能)的缺損現象;所以當小女兒的成績仍保持在一定水平以上,學校生活及家庭生活並無明顯異常變化時,相信罹患此疾症的可能性是很低的。不過,忽然出現大量掉髮的現象,仍有可能是其他生理因素所致(如賀爾蒙波動),若仍持續此現象未有改善時,建議您還是尋求醫療諮詢與協助為宜。

 

  「張老師」基金會高雄分事務所林家正總幹事表示,其實青少年階段是學習培養壓力管理的重要關鍵時刻,當我們有機會在不同形式的壓力狀態下皆能自我調適、緩解焦慮而不為此惶惶不安時,「面對壓力」所帶來的學習成長就會在這個人生階段給予我們自已重要的經驗感受與成就學習。雖然許多壓力並非是我們樂於面對的(譬如親人罹世、身患重疾),但若能體認現實的不得不為,明白困境所帶來的壓力是專屬自己的禮物時,「張老師」相信壓力對我們的意義就開始逐漸轉化,最終將會消融在每個人的生命旅程裡。

 

  當孩子開始面對升學壓力(模擬考)時,其實就是學習與壓力共處的機會,有些父母親過度焦慮或過度保護孩子時,反而會讓孩子錯失承受壓力鍛鍊心智的良機;但是,究竟有沒有哪些事情是父母親可以努力多做些,然後既能為孩子分憂,同時又能讓孩子有所成長的呢?以下提供三點原則給大家參考:

 

原則一:關心多於憂心,詢問協助多於代勞

  許多國高中生的家長,會習慣性地幫忙做完所有雜事,希望孩子們可以心無旁鶩、專心一志地準備升學考試。其實近年來有關注意力的研究發現,除了一般我們認為的持續性注意力(sustained attention)對學習很重要之外,交替性注意力(alternating attention)與分配性注意力(divided attention)也很重要;後兩者除了可以調節注意力的資源外,對於壓力調適能力也很有幫助。最好的方式是,讓孩子有機會「自己做自己的工作」(如整理自己的書桌/衣櫃),一方面作為自主生活學習,一方面也是抒壓的另一種好方法喔!

 

原則二:小事放身旁,小錯放路旁

  面對升學考試壓力時,學生感受到的多半是雖有期限但準備的時間實在漫長,所以經常會在人際互動、對話言語上有些小摩擦,粗線條的孩子通常是事過境遷,而敏感的孩子則容易會因此陷在焦慮狀態或情緒漩渦。身為父母的我們,最重要的就是要努力做到「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除非是嚴重的價值錯誤或人際衝突不可輕忽外,咱們就試著放寬心,讓孩子在行為上的小差池(關門太大聲、吃飯看電視、偷偷玩手遊、偶而忘東忘西),隨著時間的流逝漂走吧!

 

原則三:不要在意成績高低,而要在乎心情起伏

  在升學階段,成績好的孩子會彼此競爭,成績中等的孩子會看老師家長的態度,成績不理想的孩子則會倍感挫敗;其實,人生走到中年以後,身為父母親的我們都明白課業成績並不能保障就業、保佑平安、保證健康。反倒是在每次考試之後能跟孩子聊聊他/她自己的感受,聊聊生活瑣事與未來想望,孩子們才能體會父母在意的永遠是生命的美好幸福,而非多幾分退步幾名而已。

 

  長久以來,「張老師」基金會一直是青少年朋友們談心說話的好聽眾,陪伴著青少年度過學習階段、升學階段,也陪伴著大家一起在成家立業,在教養溝通過程中找到內心的力量與更好的選擇。如果您與孩子有任何煩惱,別忘了撥打「張老師」基金會1980輔導專線,我們都會樂意傾聽您的需要。

「張老師」謹覆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