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Hot News

Hot News 最新消息

20220630
家庭關係-家家有本難念的親子經,愛的溝通化解緊箍咒106年

家家有本難念的親子經,愛的溝通化解緊箍咒

 

財團法人「張老師」基金會

 

『國二的女兒為了追流行,裙子穿得越來越短,真是讓人看不下去,講也講不聽。我也試著跟女兒溝通很多次了,也都盡量尊重她好聲好氣地跟她聊,但每次才起個頭女兒脾氣就來,甚至甩門進房間說我很煩不用管。我真的好難受又心痛,曾經女兒跟我像小情人一般,總是要跟我說很多悄悄話,沒想到從升上國中後就變了,難道我真的是很失敗的母親嗎?

 

  教育子女的路途上真是各種大小事操煩不完,尤其當孩子到了青春期更有如脫韁野馬不受控制,越是關心孩子不適合的行為卻越是雞爭鵝鬥地收場。一邊氣憤著孩子的不懂事、一邊失落著親子關係的疏遠,交雜著擔憂、煩惱、生氣又心疼,是許多在親子溝通中卡關的父母內心煎熬。讓人感嘆的是,這理應是最親密、連結最深的組合,卻成為最衝突、矛盾最多的彼此,雞毛蒜皮的生活瑣事到至關重要的人生安排,親子之間似乎永遠有解不完的習題,究竟怎麼做可以讓關係更輕鬆呢?

 

  「張老師」們常常接到心痛家長的來電和信件,那麼就讓我們先從青少年發展心理學來了解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到底在想些什麼,接著再從親子溝通的方向與讀者們分享幾個小撇步!

 

「轉大人尷尬期,內心小劇場大爆發」─青少年自我認同發展

  心理學家Erikson提出,青少年期的重要發展任務是「形成自我認同」與「建立角色統整」,在12-18歲間對自我產生更多的認識和想法(實際發展年齡因人與環境而異),準備脫離父母的照顧而從同儕團體的互動中建立起自我的概念和對世界的認知,形成自己的主張、在意他人的眼光、渴望獲得認同等是練習獨立自主的心理轉變。然而也因為成長激素的內分泌和神經系統活動旺盛,造成情緒不穩定和衝動行為,生活中的各種事件也常常引發焦慮、不安、挫折和失落等情緒壓力。

  案例中的國二少女對於服裝追求流行,是青少年階段最常見的自我探索與次文化追尋,透過注重自己的外表如衣著、髮型等,反映了青少年相當在意自己給他人的印象且是否被他人喜愛,另一方面也塑造自己想呈現的性格和價值觀。這時家長不妨先忍耐著憂慮的心情,藉著相處的時機親近地去了解孩子內在的想法和感受,千萬別一時心急反而錯失了陪伴孩子成長的時刻!

 

「親子要溝通,問題勇敢說」─扭轉親子溝通的固定模式

  很多前來諮商的親子議題個案共有的疑惑是,為什麼已經盡力地與父母或孩子溝通,親子關係卻仍然不好?而在會談後發現,多數人在家庭溝通的經驗常是某一方說了很多,另一方則是默默不語或根本沒有說話的份,尤其在親子之間更是如此。因此在溝通之前試著先放下焦慮和期待,讓彼此的關係平衡,同時運用幾個小步驟可以更拉近距離喔!

 

步驟1:減少否定與批判的開頭,從正向的關注開始!

父母急切的想糾正孩子的行為而提出勸告或指責,但往往青少年感受到的是整個人都被否定地評價了,若是先從生活的相互分享或肯定的讚許開始,相信會是較為輕鬆的談話。

步驟2:避免對話中的情緒勒索,給予孩子表達自我的權力!

看著孩子總是推開自己的關心是多麼椎心的痛,但也因為這份關愛使父母在與孩子的對話和互動中強加了自己的需求和期待,像是「要你這麼做都是為你好」,卻同時也抹煞了孩子表達自我想法的空間。

步驟3:衝突/處罰過後,別忘了抱一抱提醒彼此愛的存在!

每一段用心的溝通難免都會經歷衝突,通常結束在最激烈的怒吼或是冷漠的轉身,然而心情也跟著暫停在最五味雜陳的那一刻了,記住的總是憤怒當下相互傷害、攻擊的情緒和言詞。所以,溝通後別忘了有個最重要的圓滿儀式,別忘了道歉或直接一個擁抱,提醒彼此家人間深刻的愛永遠存在!

 

  要了解每個獨特的孩子心中細微的想法實在不容易,但『張老師』1980專線是家長的強力後盾,陪著您看見孩子不同的一面也重新肯定為孩子付出的自己。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