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Hot News

Hot News 最新消息

20220629
家庭關係-孩子減肥,爸媽「檢」肥!「張老師」陪您一起掃描肥胖心理104年

孩子減肥,爸媽「檢」肥!「張老師」陪您一起掃描肥胖心理

 

財團法人「張老師」基金會

 

多多(化名)最近一回到家就喊累,常直接走回房間倒頭大睡,也交代爸媽晚餐別叫自己起床,想用不吃晚餐方法減肥,多爸多媽想到女兒最近老說自己太胖,但看著女兒每天一回家就鑽進房裡,臉色也越來越差,不知道這樣配合女兒的減重計劃是不是錯了……

 

    「減肥一點都不難,我總是在減肥啊!」這是一句常聽到對於減肥不易成功的玩笑話,而這股追求身材纖細、體型健美的流行,卻一直是大眾文化裡高舉不墜的大旗,青少年正處於建立自我認同的發展時期,對於體重、身材的認知態度,會受到來自家人、同儕、媒體、社會文化及個人身心因素等綜合影響,若其理想身材與個人實際身材差距太大,便可能透過如:吃很少、過度運動等不健康的減肥行為來控制體重,不僅危害身體健康,也可能造成心理問題,而爸媽在面對孩子一頭熱的減肥行為時,要肩負起「檢視」孩子減肥身心狀態的把關責任,避免孩子因不當心態行為而造成傷害。

    青少年的減肥心理主要可從以下三部分進行討論,家長們若能了解成因,則可以及時進行教育與協助:

一、自我概念

    相關研究指出,自尊心、自我身材的覺知與其同儕人際關係,會影響青少年從事體重控制行為,肥胖的青少年自尊心低於正常身材的青少年,而自尊心越低,其身體不滿意度越高,也越可能從事體重控制行為;錯估自己身材自覺肥胖的青少年,也會採取不健康體重控制方法;另外,大量媒體廣告推崇「瘦就是美」的迷思,形成常接觸大眾媒體的青少年之間的團體氛圍,而這種對肥胖青少年的歧視,可能使其形成負向自我認同,進而影響體重控制行為。

家長可以怎麼做:

1.多與孩子聊天,了解他/她的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以鼓勵取代責備,建立暢通溝通管道。

2.培養孩子對於大眾媒體訊息的解讀與分析能力,避免照單全收形成個人信念。

3.建立正確的體型認知,學習接納並欣賞自己的身體,消弭理想體重與實際體重間不合理的鴻溝。

 

二、心理困擾

    肥胖的成因除了飲食、運動、遺傳等顯而易見的選項,還有一項容易被忽略的就是情緒,相關研究指出,情緒不安穩或憂鬱者容易肥胖,而另一方面,肥胖者也容易出現自卑、社會退縮,甚至達到憂鬱症的程度。

    如有憂鬱症的青少年,其內分泌變化會使其飲食自制力下降而不忌口,加上感覺無力不想多動以及藥物的副作用,造成肥胖;另一類型有厭食症青少年,則是對自我身體意象扭曲,雖未達肥胖程度卻仍感覺自己太胖,容易採用強烈手段減肥,如吃減肥藥、催吐,然也常陷入快速暴肥的惡性循環。

家長可以怎麼做:

1.注意孩子的情緒起伏與心理狀態,把握就醫黃金時段。

2.諮詢專業心理健康機構,如學校輔導室、社區心理輔導機構、醫院,或撥打「張老師」1980輔導專線求援。

 

三、正確的知識方法

    一直以來,有效減肥的兩個主要策略都是規律運動和健康的飲食行為,而研究也指出規律運動能影響個人對身體的知覺,對自己的身體意象較滿意,若孩子體重超過標準要進行減重,該尋求正確方式,並循序漸進回到健康體重。

家長可以怎麼做:

1.陪伴孩子充實健康減重的相關知能,幫助建立正確的方法與價值觀。

2.以身作則,與孩子一起實踐健康的生活型態。

 

    減肥一直都是青少年間永不退燒的熱門話題,如何促進正向自我概念、覺察心理危機,並培養規律運動及健康飲食習慣,讓「張老師」陪您一起面對困擾,成為支持您與孩子的溫暖動力。

回到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