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半夜不睡,打電動~家長換個方式說話
財團法人「張老師」基金會
當你的孩子半夜不睡,打電動,勸也勸不聽,該怎麼辦呢? |
身為家長的你,當孩子有半夜不睡覺的情形時,想必會感到生氣、焦慮與灰心,但仍又擔心孩子因此影響功課與身體。也許,你會對孩子憤怒,進而責備,施予處份,但是當發現徒勞無功時,又會更加的無力與失望。
此時的你,心中一直掛心著孩子,但又無能為力,身心俱疲,該怎麼辦?與其將眼光一直專注在孩子的行為,也許可以將注意力的焦點試著轉回到自己的內在。先將自己安頓好,再來處理外在世界的事。如何轉回內在,並安頓自己呢?可以先找一段不被他人干擾的時間,一個安靜舒服不受打擾地方,舒服地坐下,先進行幾次深呼吸,數著自己的呼吸,從腳至頭,覺察身體的細微感覺,漸漸去覺察內在自己的情緒,讓自己漸漸沈靜下來。等到自己的心平靜了,再開始處理孩子的事。
當你發現責備、處分沒有效果,而束手無策時,在「薩提爾的對話練習」一書中有提出一個建議:以好奇的態度進行對話,去探索孩子的世界。你曾好奇過他迷上癮的電玩遊戲是那一款呢?他在遊戲中最有成就感的事是什麼呢?他有多少朋友也都是共同玩這款遊戲呢?當你對他在乎的遊戲一無所知時,如何讓他感到你對他的關心呢?他一直沈迷在遊戲中,到底是希望得到什麼呢?
常見的親子對話主題多半是關於課業,內容也多半是要求或責備,而孩子最不喜歡的正也是這些,所以往往幾句之後就無法進行下去。與孩子對話的關鍵是要帶著好奇,這裏的好奇是指放下成見,沒有期待,沒有對錯,沒有價值觀的評價。許多家長發現這與過去的對話很不一樣,甚至變得不知如何發問?這裏舉一些問話的例子,提供參考:
1.那款遊戲是單人還是多人,單機還是線上呢?
2.遊戲中與他一同玩的網友是誰呢?
3.與網友並肩奮戰時,你有感受到朋友的認同嗎?
4.每當離開遊戲下線關機後,你有感到空虛寂寞嗎?
5.你玩這款遊戲有多久了呢?
6.打電玩時,什麼時侯最有成就感呢?
7.你的同學與朋友,有在玩這款遊戲嗎?
8.打電玩時,你怎麼可以這麼專注,而不分心呢?
9.打到很晚時,你怎麼可以不疲累呢?
10.你一天會花多少時間在打電動上?
11.這有影響到你的學校課業嗎?
12.你過去有打電動影響上課的經驗嗎?
13.打電動過程中,什麼時候覺得最有成就感?
14.你在打電動時,會有什麼擔心嗎?
這些問題的背後,只是想了解孩子,並不是要提出什麼建議或是解決方法,也不是要指導,也帶著任何價值批評的眼鏡,只是了解孩子,並與孩子建立連結。透過這些問題,一方面可以讓你更了解孩子的世界,另一方面藉由互動,建立良好的關係。當你不批評責備,全然接納他時,漸漸就會欣賞到孩子潛在的正面行為。若能再次透過提問,讓孩子自己覺察與發現,這往往就是改變的契機。這類的問句像是:
1.電腦遊戲中,你的即時反應怎麼這麼快?
2.打電腦時,你怎麼總是能這麼專注?
3.電腦打很久時,你會擔心學校課業而關機,你如何可以這麼有自制力?
只是,一定會有家長懷疑,這樣子做,孩子會改善嗎?可能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時間久了,你們親子的關係會改善,對話的質與量都會提高,而你說的話就比較可以聽進去。孩子會沈迷於電玩,往往是親子間缺乏連結,父母並沒有真正了解他,看見他,欣賞他,接納他。沈迷電玩不是真的問題,若是這次禁止他打電玩,下次若有其他很吸引他的事,又會讓他成癮。當透過好奇與對話,你會更深入了解他,也清楚看見他的價值,欣賞到他的優點,孩子就會發現自己的內在力量,行為自然就改變,而問題往往就不在了。
知名心理治療師維琴尼亞.薩提爾女士曾說過:「問題本身不是問題,如何面對問題才是問題」。當我們願意改變面對問題,才是解決問題的開始。父母在與孩子互動的過程,若可以帶著更多的好奇,進行高質量的對話,相信親子關係一定能更和諧。